在桂林这座旅游城市摆摊卖水果蔬菜,到底是"闷声发大财"的生意,还是"起早贪黑赚辛苦钱"?我们用本地摊主的真实经营数据,为你算清这笔账!
一、桂林摆摊年收入阶梯(水果+蔬菜)
1. 流动摊贩(推车/三轮车)
日均利润:80-200元
月收入:2500-6000元
年收入:3-7万元(扣除雨季/旅游淡季)
2. 固定早市摊位(如乐群市场周边)
日均利润:150-300元
月收入:4500-9000元
年收入:5-10万元
3. 景区周边摊位(象鼻山/两江四湖)
日均利润:200-500元(旅游旺季翻倍)
月收入:6000-15000元(淡旺季差异大)
年收入:8-18万元
二、桂林摆摊特色经营模式
1. "旅游+地摊"组合拳
漓江游船码头:卖迷你果篮(15-25元/份)
东西巷夜市:现切漓江时令水果(芒果/百香果)
阳朔西街:创意水果竹筒饭(30元/份)
2. 本地人买菜规律
早市(6:00-8:30):中老年主妇为主
晚市(17:00-19:00):下班族为主
周末:家庭集中采购日
三、成本明细(以固定摊位为例)
支出项目
月度成本
说明
摊位费
300-800元
市中心比郊区贵50%
进货成本
1.2-2万元
蔬菜周转快于水果
运输费
300-500元
三轮车油费/充电费
损耗
800-1500元
雨季损耗率可达20%
其他(包装等)
200-400元
四、4个真实案例参考
案例1:七星公园门口水果摊
主营:沙田柚+金桔(桂林特产)
旺季(10-1月):日利润400-600元
淡季:转型卖酸野维持客流
年净收入:9.8万元
案例2:黑山早市蔬菜摊
秘诀:专供本地当季野菜
日均流水:1500元(利润率35%)
年收入:6.3万元(全年无休)
案例3:阳朔芒果摊
特色:现切芒果配辣椒盐
旅游季日均:60-80单(25元/份)
年收入:11.4万元(工作6个月)
五、桂林摆摊3大优势与挑战
✅ 优势:
旅游城市自带客流(尤其4-10月)
本地特色农产品丰富(罗汉果、马蹄等)
摆摊文化浓厚,管理相对宽松
⚠️ 挑战:
雨季(5-6月)影响出摊率
景区摊位竞争激烈
游客消费波动大
六、增收实战技巧
1. 特产组合装
搭配:荔浦芋头+桂林辣椒酱
定价:38元/套(比单卖多赚50%)
2. "早餐蔬菜包"
内容:当天炒菜所需全部配菜
卖点:节省上班族时间
3. 天气应对法
雨天改卖:易储存的干货(柿饼、桂圆干)
高温天主打:冰镇绿豆汤+水果切盘
七、给新手的建议
先做3个月调研:
记录各菜市场人流高峰时段
统计游客集中区域
了解城管巡查路线
起步推荐组合:
水果:百香果+芒果(不易损耗)
蔬菜:空心菜+辣椒(桂林人刚需)
避坑指南:
慎选荔枝、龙眼等高价水果(损耗惊人)
景区摊位要查清是否要交"管理费"
学会用桂柳话砍价(批发市场更实惠)
总结: 在桂林摆摊年收入5-15万是普遍水平,想要突破需要:①抓住旅游旺季 ②打造特色产品 ③控制损耗。记住,漓江边的每个"成功"摊主,都是摸透了桂林的天气规律、游客习惯和本地人口味的"地头蛇"。
你在桂林见过哪些有创意的地摊?欢迎分享你的观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