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清平大型药材批发市场,在国内中药材行业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是中药材交易的重要枢纽,更是传承与弘扬中医药文化的关键阵地。
清平中药材市场坐落于广州市荔湾区清平路与梯云路的十字交汇处,紧邻珠江河畔,地址为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沙基西后街 12 号,与文化公园相邻。其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交通极为便利。搭乘地铁 6 号线,在文化公园站下车,从 E 口出站后,步行约 320 米即可轻松抵达市场;公交出行也十分便捷,1 路、夜 1 路、9 路、57 路等多路公交线路在文化公园站或六二三路站设有站点,下车后稍作步行便能到达。市场周边道路网络纵横交错,为市内货物运输以及与外地的物流往来创造了极大便利。凭借地处广州市中心区域的优势,这里汇聚了大量的人流、物流与信息流,为市场的持续繁荣提供了坚实基础 。
清平中药材市场的历史源远流长,可追溯至 1979 年 3 月成立的清平农副产品市场 。当时,市场全长约 1 公里,占地 6173 平方米,设有固定档位 1030 个、临时档位 1000 多个,经营品种多达 600 余个 。其中,中药材经营板块迅速崛起,逐步成为广州市中药材的核心集散地,也是全国最早开办且唯一位于大都市中心的中药材专业市场 。1996 年 7 月,经国家卫生部、国家中医药局、国家工商局批准,正式成为全国首批定点中药材专业市场 。2006 年 6 月,市场进行重新建场布局,对占道经营现象进行整治,拆除 373 个占道摊档,形成 “四场一街” 的经营格局,即 g 场、h 场、黎明场、清平东段场及清平路中药材商铺一条街,全部商户迁入室内经营 。如今,市场总占地面积约 1.1 万平方米,经营户数量大幅增长,经营的中药材品种丰富多样 。
该市场规模宏大,拥有 1500 多家商铺,经营户来自全国各地 。市场交易十分活跃,年成交金额高达 10 亿元以上 。作为全国首个经营范围涵盖中药材、中药饮片、中西成药、医疗器械、保健品 5 大类别的医药展贸平台 ,其影响力不仅辐射国内各地,还延伸至我国港、澳、台地区,以及海外的东南亚各国及美、加、澳洲、新西兰等地 ,享有 “药出清平必正宗” 的美誉 。每日人流量可达 3 至 5 万人次,各类中药材从这里源源不断地销往四面八方 。
市场内的中药材品种极为丰富,多达 500 多种 。这里既有虫草、鱼胶、鹿茸等贵重珍稀药材,也有茯苓、玉竹、当归、薏米等常见的汤料香药 ,堪称现实版的《本草纲目》 。无论是用于临床配方的中药材,还是人们日常煲汤养生所需的食材,都能在此一站式购齐 。由于市场经营历史悠久、规模庞大,吸引了众多优质供应商入驻,所售中药材品质有可靠保障,能够充分满足药企、药店、养生爱好者等不同客户群体的需求 。
清平医药中心是市场的标志性建筑,分两期建设 。首期总建筑面积约 4 万平方米,楼高九层 。负一和负二层为停车场,方便前来采购的商家与消费者停车 ;首、二层为中药材专业市场,集中了大量优质商户,交易氛围热烈 。市场内还配备了完善的物流配送体系,多家专业物流公司入驻,确保货物能够及时、准确地发往各地 。同时,市场管理方提供统一的质量检测服务,对进场销售的中药材进行抽检,切实保障消费者权益 。
市场周边配套设施完善,餐饮、住宿一应俱全,为远道而来的采购商提供便利 。近年来,荔湾区市场监管局和岭南街道按照三年行动计划全力推动清平中药材市场转型升级 。依托其特有的历史文化区位优势,未来计划打造华南地区最具影响力的中药材交易中心 ,并将中药材专业市场与红色印记、历史文化街区相融合,发展体验式、沉浸式文旅特色街区 。2022 年 11 月,广州市荔湾区中医医院申报的《清平中药材市场周边中医药文化历史资源核查》项目获得荔湾区政协立项 。后续将围绕 “1+6+1” 的目标要求开展工作,即完成 1 份清平中药材市场周边名医、名药店相关情况摸查表,落实 6 个项目(一张名医人物关系图谱、一份医趣故事材料、一批名医及后人现状情况、一本相关书籍、一系列名医名药古迹恢复、一条中医药文化参观路线),最终形成一片活化的中医药文化街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