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库存尾货是门需要 “眼力、魄力和技巧” 的生意,有人靠一批尾货赚得盆满钵满,也有人因踩坑而血本无归。其实,这里面藏着一套可复制的逻辑:选对货是基础,砍对价是关键,卖对渠道是保障。本文结合多年实战经验,从前期准备到库存周转,拆解 10 个核心技巧,让你少交学费,快速入门。
盲目收货是新手最大的坑,出发前花 1 小时想清楚这 3 件事,能帮你避开 80% 的无效劳动。
摆摊 / 按斤称卖:目标客户对价格敏感,优先收 C 类杂款尾货(2-8 元 / 件),如混款 T 恤、牛仔裤,不挑款式,能穿就行。
实体店 / 折扣店:客户看重品质,必须收 A 类品牌尾货(10-30 元 / 件),要求 80% 无瑕疵、带吊牌,款式不超过 2 年。
直播 / 电商:需要 “上镜款”,重点收 B 类轻微瑕疵尾货(5-15 元 / 件),如设计感强的连衣裙、颜色鲜艳的上衣,方便展示瑕疵。
新手首次收货,预算控制在 5000 元内(能收 500-1000 件),用 “少量多次” 代替 “批量压货”:
先拿 200 件试销,3 天内卖掉 100 件,说明货没问题,再补 500 件;
若 3 天只卖 20 件,立即停手,分析原因(是款式问题还是价格问题),避免越压越多。
成本公式:总成本 = 收购价 + 运费 + 分拣费 + 损耗(如 10 元收的货,运费 1 元 / 件,分拣 0.5 元 / 件,损耗 0.5 元 / 件,总成本 12 元 / 件);
定价原则:售价至少是总成本的 1.5 倍(12 元收,卖 18 元以上),否则不如不做(覆盖时间、人工成本)。
A 类尾货(可做正价卖):
标准:无瑕疵、带吊牌、品牌正品(如品牌撤柜的过季款);
验货重点:查防伪码(避免仿牌)、看水洗标(确认面料成分)、试穿版型(是否显瘦、合身)。
B 类尾货(低价引流款):
标准:小线头、可清洗的轻微污渍(如酱油渍、灰尘),无破洞、变形;
验货重点:随机抽 30% 以上,用湿巾擦污渍(能擦掉的才收),拉拽面料(不变形的才要)。
C 类尾货(按斤称 / 打包卖):
标准:无严重瑕疵(破洞、发霉),款式不限(哪怕过时);
验货重点:闻气味(无霉味、化学味),看面料(纯棉、涤纶等耐穿材质,别收 “一扯就破” 的劣质料)。
安全款(闭眼收):
基础款:纯色 T 恤、直筒牛仔裤、黑色小西装(3 年内不过时);
经典设计:条纹衫、格纹裙、连帽卫衣(每年都有需求)。
慎收款(容易砸手里):
潮流款:夸张印花、露脐装、厚底鞋(流行周期 3-6 个月);
特定场景款:婚纱尾货、演出服(需求少,难流通)。
优先收 “国民品牌” 尾货:
如优衣库、森马、以纯等(消费者认知度高,哪怕过季也能卖);
收购价 10-30 元 / 件,能卖 50-100 元,利润空间大。
慎收 “小众杂牌”:
特征:无吊牌、无品牌名,商家说是 “外贸原单”;
风险:消费者不认,只能按斤称,利润低(如 5 元收,卖 10 元,扣成本后几乎不赚)。
话术:“我上周在 XX 工厂收的同款,10 元 / 件,你这要 15 元,是不是有点高?”(提具体渠道,让对方知道你 “货比三家”);
效果:对方若真有诚意,会说 “那 12 元给你”,比直接问 “最低多少” 少花 3 元 / 件。
话术:“你这 1000 件里,我刚看了 10 件,有 3 件领口变形(实际 1 件),回去得返工,最多 8 元 / 件,不然划不来。”(把处理成本算进去);
动作配合:把有瑕疵的货堆到一边,让对方看到 “确实有问题”,多数会让步 1-2 元 / 件。
话术:“你这堆货(指档口角落的杂款)别一件件算了,我全清,你说个打包价,合适我现在就点货付款,你也省得天天看着心烦。”(强调 “帮对方解决麻烦”);
心理逻辑:商家处理尾货怕麻烦,全清能省时间,通常愿意降 20%(如原本 10 元 / 件,全清 8 元 / 件)。
话术:“今天能现金付,能不能再降 1 元 / 件?我带了现金,点完货马上给你。”(掏出一沓现金晃一下,增加可信度);
适用场景:工厂、倒闭店铺(急需现金周转),比转账更有吸引力,能再降 5%-10%。
话术:“这批货我先拿 500 件,如果你价格实在,以后每月都来拿 1000 件,能不能给个长期合作价?”(暗示 “未来有大单”);
注意:说清 “长期合作价” 的具体数字(如 “10 元 / 件,以后都按这个价”),别模糊不清,避免对方反悔。
穿得 “土一点”:别穿西装、皮鞋,穿工装裤、旧 T 恤,说 “我们是摆摊的,利润薄”,工厂对 “小商贩” 更松,报价低 5%-10%;
找 “车间主任” 谈:比找老板更有效(主任有实权,能做主降价),递包烟说 “哥,这批货帮我申请个最低价,以后常来”;
别信 “仓库不让进”:坚持 “去仓库看货”(怕你看到真实库存少,故意说 “仓库太远”),能进仓库的货,通常更真实。
早上 5 点去:档口为赶早市,会放低价(如原本 10 元 / 件,早市 8 元就能拿);
说 “打包” 不说 “拿货”:“打包” 是行话,意为 “批量拿”,档口一听就知道你 “懂行”,直接报实价;
拿 “样品” 时压价:说 “我先拿 2 件样品,好卖的话回来全清,你给个样品价(比批发价低 2 元)”,既省钱又能试销。
要求 “拍 360 度视频”:让商家对着镜头展示每件货的瑕疵、面料、吊牌,全程不剪辑(防止 “只拍好的,不拍坏的”);
问 “是否支持无理由退换”:优先选 “瑕疵可退” 的商家(如 “收到货后发现破洞,可退全款”);
走 “担保交易”:在平台下单(如支付宝担保),别直接微信转账(被骗后难追回)。
第一天:挑出 A、B、C 类货,A 类挂吊牌(标 “品牌尾货,特价 59 元”),B 类贴 “瑕疵贴”(如 “袖口有线头,特价 29 元”),C 类装成 “10 元 / 3 件” 的大袋;
第二天:A 类送实体店 / 直播仓,B 类摆夜市 / 地摊,C 类联系 “按斤称” 的下家(提前积累 3-5 个批发客户)。
试销方法:
夜市摆摊:拿 50 件 B 类货,标 “29 元 / 件,50 元 2 件”,看 3 小时能卖多少;
社群接龙:在客户群发 A 类货的细节图,搞 “10 件秒杀”(如 “原价 99 元,接龙价 59 元”),测试反应。
调整策略:
若试销火爆(3 小时卖 30 件),立即补同款;
若无人问津,降价 20% 再试(如 29 元降到 23 元),还卖不动就打包给 “按斤称” 的下家(止损)。
建 “尾货台账”,记清:
收货信息:日期、渠道、收购价、数量、品类;
销售数据:每天卖多少、哪个渠道卖得好、客户反馈(如 “这款太大了”“价格有点高”);
总结:每周复盘 “哪些货好卖,为什么”“哪些货难卖,问题在哪”,形成自己的 “选货标准”。
不贪:别看到 “3 元 / 件” 就冲动,先想 “能不能卖掉”;不懒:每次收货都认真验货、记录数据,积累经验。新手从 B 类尾货入手(风险低、好卖),老手深耕 A 类尾货(利润高、有壁垒)。记住:收尾货不是 “碰运气”,而是 “靠技巧”—— 选对货、砍对价、卖对渠道,普通人也能靠尾货实现月赚 1-2 万。
最后送一个 “保命提醒”:仿牌尾货、发霉尾货、侵权尾货坚决不收(轻则罚款,重则坐牢),合法经营才能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