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利润(或亏损)= 总销售额 - 拿货总成本 - 附加成本
总销售额 = 2 元 × 销售数量
拿货总成本 = 单件拿货价 × 总库存数量(注:仅计算已产生的沉没成本,不考虑未来可能的进货)
附加成本 = 仓储费 + 运输费 + 人工分拣费 + 平台手续费(线上销售时)
已知条件:
总库存 1000 件,单件拿货价 0.8 元,仓储费 200 元(积压 2 个月),运输费 100 元(批量发往批发商),无人工及平台费。
计算过程:
总销售额 = 2 元 × 1000 件 = 2000 元
拿货总成本 = 0.8 元 × 1000 件 = 800 元
附加成本 = 200 + 100 = 300 元
实际利润 = 2000 - 800 - 300 = 900 元
结论:此类尾货 2 元清仓可盈利,适合快速走量。
已知条件:
总库存 500 件,单件拿货价 6 元(原计划高价销售,因瑕疵滞销),仓储费 300 元(积压 6 个月),人工分拣费 100 元(挑拣瑕疵品),线上平台手续费 5%。
计算过程:
总销售额 = 2 元 × 500 件 = 1000 元
拿货总成本 = 6 元 × 500 件 = 3000 元
附加成本 = 300 + 100 +(1000×5%)= 450 元
实际亏损 = 1000 - 3000 - 450 = -2450 元
结论:虽亏损,但继续积压会产生更多仓储费(按每月 50 元计算,再存 6 个月增加 300 元),2 元清仓可减少长期损失。
已知条件:
2 元尾货 100 件(拿货价 1 元 / 件),搭配销售的其他尾货 500 件(均价 10 元 / 件,拿货价 5 元 / 件),因 2 元引流多卖出 100 件高价尾货,附加成本共 500 元(含所有仓储、运输)。
计算过程:
2 元尾货销售额 = 2×100 = 200 元,成本 = 1×100 = 100 元
其他尾货销售额 = 10×(500+100)= 6000 元,成本 = 5×600 = 3000 元
总利润 =(200+6000)-(100+3000)- 500 = 2600 元
结论:2 元尾货虽利润低,但带动其他货品销售,整体盈利显著。
销售数量影响:若库存 1000 件仅卖出 600 件,未售部分需计入亏损(或后续继续清仓)。例如:600 件销售额 1200 元,剩余 400 件按 0.5 元 / 件卖给废品站,额外收入 200 元,总销售额调整为 1400 元。
批量折扣:若客户一次性拿 500 件以上,可让利 0.2 元 / 件(按 1.8 元结算),但能减少运输次数,降低附加成本。例如 500 件按 1.8 元销售,收入 900 元,比分两次卖节省运费 50 元,实际收益更高。
税务与公益抵扣:若捐赠部分尾货,可按成本价申报税收减免。例如捐赠 100 件(成本 100 元),抵税约 25 元(按 25% 企业所得税税率),间接降低亏损。
通过以上计算,可清晰判断 2 元清仓是否划算:短期看,若能覆盖附加成本且减少长期损耗,即使微亏也值得;长期看,结合引流效应,2 元定价更适合作为库存周转的工具,而非单纯盈利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