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质审核
针对批发商、折扣连锁店等 B 端客户,需提供营业执照、经营场所证明(如门店照片、租赁合同),确保具备合法经营资质。
电商主播及社群团长需提供平台账号信息(粉丝量、过往销售数据),粉丝量低于 1 万的需缴纳 5000 元保证金(清仓结束后无违规可退还),防止低价乱售损害品牌。
合作分级
A 级合作商:年采购尾货超 10 万件或单次采购超 1 万件,可享受优先选货权、账期支持(最长 30 天)及额外 3% 返利。
B 级合作商:年采购 3-10 万件,享受常规供货价,需款到发货。
C 级合作商:首次合作或年采购低于 3 万件,需预付 50% 定金,且不支持混款挑码。
定价基准
A 类尾货(无瑕疵、近季款):供货价不低于吊牌价的 2.5 折,且合作商销售价不得低于吊牌价 3 折。
B 类尾货(轻微瑕疵、过季 1-2 年):供货价为吊牌价 1.5-2 折,销售价不得低于 2 折。
C 类尾货(残次、过季 3 年以上):供货价不设下限,但需标注 “非正品流通款”,且禁止使用品牌 Logo 进行宣传。
价格保护机制
同一区域内(如同一地级市),不同合作商的销售价差异不得超过 10%,避免恶性竞争。
若发现合作商低价倾销(低于约定售价),首次警告并限期整改,二次违规扣除保证金,终止合作且 3 年内不得再合作。
瑕疵标注
所有尾货需附带 “品质分级卡”,明确标注等级(A/B/C)、瑕疵类型(如 “B 类 - 袖口微脏”“C 类 - 拉链损坏”)及处理建议,未标注导致纠纷的由厂家承担退换货成本。
A 类尾货需保证吊牌、水洗标完整,B 类可无吊牌但需保留水洗标,C 类可去除所有品牌标识。
交付标准
整单尾货(同款式、全尺码)允许 5% 的短少率(如 1000 件允许少发 50 件),超出部分按供货价的 2 倍赔偿。
混款尾货需按 “尺码均衡原则” 配货(80-140 码比例不低于 1:2:2:1),偏差超过 10% 的合作商可拒收或要求补偿。
销售渠道限定
A 类尾货仅限线下门店、品牌授权电商店铺销售,禁止在拼多多、闲鱼等低价平台上架。
B 类尾货可在全渠道销售,但电商平台需标注 “品牌尾货专区”,并链接品牌官网验真页面。
C 类尾货禁止在主流电商平台销售,仅限线下地摊、公益捐赠或工艺再造渠道。
区域划分
按行政区域划分销售范围,如华东区合作商不得向华北区发货,跨区销售需向厂家申请并缴纳销售额 10% 的跨区费。
跨境销售需单独签订协议,限定销往指定国家(如东南亚、非洲),且包装需去除中文标识,避免影响国内市场。
售后范围
A 类尾货支持 7 天无理由退换(不影响二次销售),退换率不得超过 3%;B 类及 C 类尾货无质量问题概不退换,质量问题(如大面积破损)需在收货后 48 小时内举证,经厂家确认后按供货价赔付。
违规处罚
低价销售:首次扣 20% 保证金,二次终止合作并公示违规信息。
跨区销售:按跨区销售额的 50% 罚款,累计 3 次永久拉黑。
伪造品牌标识:除扣除全部保证金外,追究法律责任,要求赔偿品牌损失。
清仓周期
当季尾货需在次年同季度前完成清仓,如 2023 年冬季尾货需在 2024 年冬季前处理完毕,超期未清的厂家有权收回剩余库存(不退还已付货款)。
每年 3 月、9 月为集中清仓月,厂家可强制回收超期尾货,优先捐赠公益机构。
库存核销
合作商需每月 5 日前上报尾货销售数据(含销售渠道、数量、价格),厂家随机抽查(比例不低于 10%),虚报数据的按差额的 3 倍罚款。
未售完的尾货可退回厂家,按供货价的 30% 回收(仅限 A 类、B 类),但需承担往返运费。
通过以上规则,既能规范尾货清仓流程,保障合作双方权益,又能最大限度降低对品牌正价市场的冲击,实现 “清仓不损牌” 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