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走份”尾货?
定义:批发商将品牌库存按原始比例打包销售(如100件含各款式/码数,不挑款),通常以极低单价(1-3折)出货。
常见于:服装、鞋帽、家纺等品类,尤其是快时尚品牌(ZARA、H&M等)的代工厂尾货。
二、走份尾货的质量风险等级
质量类型
占比
特点
适合用途
A品(优质)
30%-50%
无瑕疵,等同专柜货
精品店/直播
B品(微瑕)
40%-60%
线头/色差/小污渍
地摊/促销
C品(缺陷)
10%-20%
破洞/开线/严重瑕疵
废料回收
三、影响质量的关键因素
货源渠道
✅ 品牌代工厂直供:质量较稳定(A品占比高)
❌ 二手经销商转卖:可能掺杂劣质货
品牌定位
高端品牌尾货:质检严格,B/C品比例低
低价快时尚品牌:瑕疵率可能达30%
批发商诚信度
优质批发商:会标注A/B/C品比例
劣质批发商:混入大量C品充数
四、行业潜规则(避坑必看)
“统货不验”陷阱
声称“走份商品不退不换”,实则掩盖高瑕疵率
应对:要求抽检大货(至少20%开箱验货)
货不对板套路
展示样货为A品,实际发货混入B/C品
应对:合同注明“货样一致”条款
虚假比例宣传
标称“A品80%”,实际不足50%
应对:要求视频验货并留存证据
五、采购建议
小批量试单
首次合作先买10-20件测试质量稳定性
明确质检标准
合同约定A/B/C品比例和退货规则
示例条款:
“A品比例≥50%,C品≤10%,超比例可退货”
优选供应链
广州十三行(服装)、义乌库存街(百货)的实体档口
1688“诚企”认证供应商(需查工厂实拍)
分拣策略
A品:高价渠道(电商/直播)
B品:线下特卖/社群团购
C品:残次品回收渠道处理
六、真实案例参考
正例:某杭州女装主播采购ZARA走份尾货,合同约定A品率60%,实际验货达55%,直播场均销售5万元
反例:深圳某商家未验货采购“H&M走份”,到货发现40%为C品,最终亏损3万元
总结
品牌走份尾货的质量可靠性取决于:
✔ 货源是否一手(代工厂>二手贩子)
✔ 批发商是否透明(敢签质量协议)
✔ 验货是否严格(必须抽检!)
建议新手选择支持“验后付款”的供应商,前期小批量试单,逐步建立稳定供应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