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服装、箱包等商品的交易中,“原单” 和 “尾货” 常被混为一谈,但二者的价值、品质、来源天差地别。很多人花了 “原单” 的钱,买到的却是普通尾货,核心问题在于没分清二者的本质区别。
原单是品牌代工厂按订单标准生产,经品牌方质检合格,却因各种原因未被收购的正品。比如品牌下单 1000 件衣服,代工厂多做 50 件备用,最终 1000 件入专柜,剩下 50 件合格的就是原单。
核心特点:和专柜正品 “同料、同工、同标”,品质一模一样,只是没走正规销售渠道,数量极少。
尾货是生产、销售环节中积压的库存,范围极广:可能是原单,可能是专柜过季正品,可能是有瑕疵的残次品,甚至可能是仿冒品。比如专卖店没卖完的旧款、工厂生产时的残次衣服,都能叫尾货。
核心特点:只强调 “没卖出去”,不保证品质,好坏全看运气。
维度 | 原单的来源 | 尾货的来源 |
产生地点 | 仅限品牌授权的代工厂 | 品牌专柜、代工厂、批发商、小作坊等全链条 |
品质要求 | 必须通过品牌方质检,和正品完全一致 | 无统一标准,可能是正品,也可能是残次、仿冒品 |
数量多少 | 极少(通常是订单量的 5%-10%) | 可多可少,甚至整仓积压 |
典型例子 | 代工厂多做的 50 双合格运动鞋,未被品牌收购 | 专卖店过季的 100 件衣服、工厂的 200 件残次 T 恤 |
原单的面料、拉链、刺绣等细节和正品完全一样,比如正品卖 1000 元的包包,原单可能卖 300-500 元,性价比极高。但因为品牌管控严格,原单流通量极少,市面上号称 “原单” 的商品,90% 以上是仿冒品。
优质尾货(如专柜过季正品):品质接近原单,价格比原单低(可能是正品的 2-3 折);
瑕疵尾货(如轻微脱线的衣服):品质勉强能用,价格是正品的 1-2 折;
劣质尾货(如仿冒品、残次品):可能只值几块钱,穿几次就坏。
看价格:原单不会太便宜(比如正品 1000 元,原单低于 300 元必假);尾货价格无下限,10 元一件的大概率是残次品。
查细节:原单的 logo、水洗标、做工和正品完全一致,可对比专柜同款;尾货常出现线头杂乱、面料粗糙、logo 模糊等问题。
问数量:原单数量极少(说 “只剩 10 件” 可能真,说 “有 1000 件” 必假);尾货可大量供货,甚至 “要多少有多少”。
原单是尾货里的 “尖子生”,但尾货里的绝大多数是 “普通生” 甚至 “差生”。买原单要认准靠谱渠道,且做好 “可遇不可求” 的准备;买尾货则要降低预期,重点看性价比,别轻信 “原单尾货” 的说法 —— 大概率是商家想多赚钱的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