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库存尾货回收行业中,确实存在一些靠谱的商家,但也有不少骗局和陷阱。以下是业内人士曝光的常见骗局手段及避坑指南,帮助你安全交易:
高价诱饵,压价成交
骗子先报远高于市场的价格吸引你,验货后以“质量问题”“规格不符”等理由大幅压价,甚至威胁不卖就扣定金。
案例:口头承诺10元/件,验货后称“瑕疵多”只给2元/件。
虚假验货,骗取定金
要求支付“验货费”“定金”或“物流押金”,收到钱后消失,或验货后找借口取消交易且不退款。
话术:“需先付5000元定金安排物流车”。
调包/少算数量
验货时转移部分货物,或故意少算数量(如1000件报成800件),尤其在量大、品类杂时易中招。
手法:趁卖家不注意快速搬运部分货物到隐蔽处。
合同陷阱
合同中隐藏不利条款(如“买方有权拒付尾款”),或签订后不按约定付款,拖延时间。
冒充大公司采购
伪造公司资质,声称是某知名企业采购方,要求卖家先付“保证金”或“样品费”。
核实买家身份
要求提供营业执照、法人身份证、过往交易记录等,通过企查查/天眼查验证公司真实性。
警惕:拒绝提供详细信息的买家。
拒绝预付任何费用
正规回收商通常承担物流和验货成本,任何要求“定金”“验货费”的都需警惕。
现场验货+全程监督
交易时亲自或委托可靠人员到场监督验货、装车,防止调包或少算。
建议:录制验货全过程作为证据。
签订明确合同
合同中写明货物明细、单价、总价、付款方式(建议定金不超过30%)、违约条款等。
关键点:注明“验货后不得以非质量问题压价”。
选择第三方担保交易
通过支付宝担保交易、货到付款或第三方仓储监管(如京东仓)等方式降低风险。
警惕异常高价
若报价显著高于市场价(如服装尾货市场价3元/件,对方报8元),大概率是骗局。
专业库存平台
如“库存通”“尾货汇”等,平台有资质审核和交易保障。
本地实体回收商
实地考察仓库,面对面交易更安全。
行业熟人介绍
通过同行推荐合作过的可靠买家。
原则:不贪高价、不轻信口头承诺、不预付费用。
关键:核实资质+现场监督+合同保障。
若遇到可疑情况,及时保留证据并向工商部门或平台投诉。希望这些经验能帮你避开陷阱,顺利处理库存!